【Jeffrey Huang】简介:多领域创业者与区块链先锋

DeFi人物 0℃

人物背景与早期经历

Jeffrey Huang(1973年11月7日生于中国台湾,又名MachiBigBrother)是横跨娱乐、科技与区块链领域的多元创业者。两岁时随家人移居美国,先后就读于加州尔湾大学高中(University High School)与帕萨迪纳艺术中心(Art Center)。早年受野兽男孩(Beastie Boys)、NWA等嘻哈团体叛逆精神影响,不仅奠定其音乐创作基调,更塑造了他对言论自由与民主价值的坚定信念,这一理念后来深刻融入其区块链创业实践。

从嘻哈偶像到科技创业者

引领华语嘻哈浪潮的L.A. Boyz时期

18岁时,Jeffrey与弟弟Stan Huang、表哥Steven Lin组成台湾嘻哈组合L.A. Boyz,从橙县与洛杉矶的派对文化中汲取舞蹈灵感,风格深受康普顿街头文化影响。1992年签约日本波丽佳音唱片(Pony Canyon Records),首张专辑《SHIAM! 閃》销量达13万张,累计发行16张专辑,成为首个将嘻哈音乐引入台湾的先驱团体。1993年《洛杉矶时报》以《说唱双文化节奏:来自尔湾的三人组合——L.A. Boyz在台湾大获成功》为题报道其影响力。尽管未获主流音乐奖项,但他们的出现填补了小虎队解散后的市场空白,被视为华语嘻哈启蒙者。

组合解散后,成员走向不同人生轨迹:Steven Lin转型骨科医生并于2005年获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Jeffrey则投身科技领域,创办的互联网公司以6000万美元估值并入日本软件企业,同时以“Big Brother”之名组建电竞战队,参与《英雄联盟》职业赛事。

娱乐科技跨界:M17娱乐的兴衰

2015年联合创办17Media,这款直播应用迅速风靡亚洲。2016年新加坡约会平台Paktor收购控股权并合并为M17 Entertainment,Jeffrey担任核心决策角色。2020年11月,他出售股份并退出管理层,公司更名为17Live,标志着其重心全面转向区块链领域。

区块链领域的开拓性实践

加密货币项目的创新与争议

2018年推出Mithril(MITH),这一基于以太坊的社交区块链项目旨在打造“华语圈版微信”,名称灵感源自《指环王》中的秘银(Mithril),而非最初考虑的北欧神话金属乌鲁(Uru)。2019年启动Cream Finance,整合Yearn.finance、Compound等协议构建开放金融系统,2020年底宣布与币安智能链(BSC)及Polkadot生态合作,试图打通多链资产流动性。同期推出算法稳定币Mithril Cash(MIC),虽已停止流通,但其“Lit”“Swag”等配套应用及“YOLO”奖励池设计,巧妙融入嘻哈文化符号,甚至邀请说唱歌手Method Man创作主题歌,成为区块链与流行文化结合的标志性案例。

NFT市场的活跃参与者与争议焦点

2022年8月,Jeffrey因一周内出售13个BAYC NFT(约35万美元)并向OpenSea转移149万枚ETH引发关注。他在Twitter(现X平台)声明称抛售源于对“为金钱而持有NFT”失去兴趣,但持续持有其他收藏。截至2023年6月,其钱包“machibigbrother.eth”仍持有价值952万美元的NFT资产。然而,同年6月的NFT交易策略导致其亏损2400枚ETH(约420万美元),被指加剧BAYC地板价下跌,凸显加密市场高风险特性。

法律纠纷与行业影响

与ZachXBT的名誉权诉讼

2023年6月17日,Jeffrey就调查员ZachXBT发表的《2.2万ETH挪用与十个失败项目:Machi Big Brother的故事》一文提起诉讼,指控其“恶意传播挪用3700万美元加密货币及市场操纵”的虚假信息。ZachXBT回应称诉讼为“压制言论自由的无理之举”,双方争议聚焦于区块链行业监督边界——创业者声誉保护与匿名调查权利的冲突。此案至今未决,成为加密领域法律判例的重要观察样本。

跨领域身份的深层意义

Jeffrey Huang的职业生涯贯穿娱乐工业、互联网经济与区块链革命,其从嘻哈歌手到科技企业家的转型,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创业者的适应力;而在加密领域,他将街头文化精神与去中心化理念结合的尝试,既推动了区块链的大众化传播,也因其激进操作引发行业对风险管控的反思。尽管面临项目失败与法律争议,其持续探索的姿态仍使其成为连接流行文化与前沿科技的代表性人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