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Dao是Polygon生态首个原生超额抵押稳定币协议,核心功能是通过用户抵押加密资产(如ETH、BTC等)生成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MAI,旨在解决DeFi市场缺乏原生Polygon稳定币的问题,提供低手续费、高资本效率的抵押借贷方案。
核心定位与背景
作为Polygon生态的原生协议,QiDao填补了该链上稳定币基础设施的空白。其核心组件包括三大模块:超额抵押金库(用户存入资产生成MAI的核心场所)、机枪池(Yield Pools)(通过流动性挖矿提升抵押资产收益)和治理系统(由社区主导协议规则及资金分配)。协议设计初衷是结合Polygon的低Gas成本优势,为用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稳定币生成工具,同时通过去中心化治理确保协议长期可持续性。
核心机制:超额抵押模型与风险控制
QiDao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超额抵押机制,用户需存入价值高于借款金额的资产,最低抵押率通常≥150%。这一设计通过严格的风险参数和清算机制保障MAI的价格稳定:
- 清算触发条件:当抵押品价值下跌导致抵押率低于阈值(依资产风险而定,通常为80%-150%)时,系统会触发清算。例如,高波动性资产的清算门槛可能设为150%,而低风险资产可低至80%。
- 2025年风险参数升级:随着与Aave V3的整合,协议新增了更精细化的风险控制参数,包括初始债务上限(200万美元/链)、清算门槛(统一调整为80%)及储备系数(10%的资金用于覆盖潜在坏账),进一步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此外,协议引入储备金机制,从清算收益中提取10%作为储备金,用于覆盖极端市场条件下的潜在坏账,形成安全垫。
生态整合:从单一协议到跨生态协同
QiDao的长期发展策略聚焦于生态整合与跨链兼容,2025年的关键进展是与Aave V3的深度合作:
- Aave V3市场接入:2025年9月,社区提案通过后,MAI正式成为Polygon Aave市场的可借贷资产。这一整合不仅提升了MAI的流动性,还拓展了其应用场景——用户可在Aave中借贷MAI,或用MAI作为抵押品借入其他资产,形成“生成-借贷-收益”的闭环。
- 跨链与Layer2支持:协议支持通过跨链桥接接入Layer2网络,进一步降低Gas成本,同时兼容主流跨链协议,提升资产跨链流动效率。
代币经济:QI的治理与风险事件
QI是QiDao的原生治理代币,持有者拥有协议升级投票权及协议收益分红权。其代币经济曾因2025年的技术漏洞经历剧烈波动:
- Superfluid归属合约漏洞:2025年,协议的Superfluid归属合约被黑客利用,导致QI代币价格从1.24美元暴跌65%至0.18美元。但关键在于,此次漏洞仅影响QI代币价格,用户抵押资产及MAI稳定币未受波及,协议资金安全得到保障。事后团队迅速修复漏洞并加强审计流程,重新建立社区信任。
- 协议收益分配:QI持有者可通过质押代币获得协议收入分红(如清算费用、机枪池收益等),这一机制旨在激励长期持有者参与治理,维持协议生态平衡。
最新动态与竞争格局
2025年9月是QiDao的关键发展节点,除Aave V3整合外,协议还推出动态抵押率算法,可根据市场波动实时调整不同资产的抵押率要求,例如在极端行情下自动提高高风险资产的抵押率,降低清算风险。
在竞争层面,QiDao与行业头部稳定币协议形成差异化定位:
- 对比MakerDAO:MakerDAO作为多链部署的老牌协议,拥有更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多签治理体系,但QiDao凭借Polygon原生优势,Gas成本更低,生态整合更深入;
- 对比Liquity:Liquity主打“零息贷款”,但仅支持ETH单一抵押品,而QiDao支持多资产抵押,且通过机枪池为用户提供额外收益,灵活性更高。
风险与展望
尽管QiDao在生态整合和风险控制上持续优化,仍需关注两大风险:技术安全(历史漏洞事件提示持续审计的重要性)和市场竞争(Polygon生态其他稳定币协议的崛起可能分流用户)。不过,随着Aave V3等主流协议的整合,MAI的流动性和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扩大,若能维持技术稳定性,QiDao有望巩固其Polygon原生稳定币龙头地位。
截至2025年9月,QI代币价格稳定在0.18美元,MAI发行量预计随Aave整合后逐步增长,协议正从技术修复阶段转向生态扩张阶段,长期价值取决于其在Polygon DeFi生态中的渗透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