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k Zhang】简介:Neo区块链联合创始人

DeFi人物 0℃

早期生活与教育

埃里克·张(Erik Zhang)出生并成长于中国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技术氛围为他的职业生涯埋下伏笔。2006年至2009年,他就读于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系统学习了软件开发与信息安全理论。这段教育经历不仅夯实了他的技术基础,更培养了他对新兴技术的敏锐洞察力,为其日后在区块链领域的创新奠定了重要基石。

职业生涯:从信息安全到区块链的跨界转型

2009年大学毕业后,埃里克·张率先踏入信息安全行业,在五年的专业实践中,他深入参与企业级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积累了扎实的底层技术功底。2013年,他加入盛大游戏有限公司(Shanda Games Limited),担任计算机安全专家。这家曾开发《龙与地下城在线》《冒险岛》等知名游戏的公司,成为他接触加密货币的起点——当时比特币作为小众但流行的支付方式被引入盛大游戏生态,这一创新应用让他首次感受到去中心化金融的魅力。

“在盛大接触比特币是我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如果没有那次经历,我可能会一直在安全行业按部就班地工作,而不会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潜力。”埃里克·张在后续访谈中如此感慨。

2014年,他离开盛大前往北京,加入科技公司火币(Huobi)。恰逢全球比特币峰会2014(GBS 2014)在北京举办,这场行业盛会成为他人生的关键节点。在会议上,他结识了Neo区块链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达鸿飞(Da HongFei),当时达鸿飞正在为AntShares(Neo的前身)做主题演讲。演讲中关于资产数字化的愿景深深吸引了埃里克,他毅然决定加入AntShares开发团队,开启了区块链创业之旅。

区块链征程:从AntShares到Neo的技术蜕变

2014年中旬,埃里克·张从北京返回上海,与达鸿飞正式启动AntShares项目。初期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一个资产数字化平台,旨在将现实世界的资产(如股权、债权、商品等)映射到区块链上。随着开发的深入,他们将智能合约执行功能纳入体系,并着手搭建数字身份管理系统,同时支持JavaScript、C++等多语言智能合约开发,这一技术突破极大降低了开发者门槛,为后续生态扩张奠定基础。

2017年6月,AntShares正式更名为Neo。此次品牌升级的背后,是为了避免与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产生名称混淆——后者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金融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更高的知名度。更名后的Neo明确了“智能经济”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打造分布式网络基础设施,推动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数字身份、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落地。

技术贡献:dBFT共识机制的革新者

作为Neo的联合创始人兼核心开发者,埃里克·张最突出的技术贡献是设计了委托拜占庭容错共识机制(Delegated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 dBFT)。这一机制结合了拜占庭容错(BFT)的安全性和委托权益证明(DPoS)的高效性,通过选举21个共识节点参与区块生成,在保证网络安全的同时,将交易确认时间缩短至秒级,显著提升了区块链的性能。dBFT机制不仅成为Neo的核心技术标签,更被行业视为解决“区块链不可能三角”问题的重要实践范例。

此外,埃里克·张还担任OnChain(上海分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CTO)。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公司,专注于区块链应用开发与行业解决方案输出,其核心产品包括数字身份管理平台ONT ID、跨链互操作协议NeoX等,旨在推动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行业愿景:构建去中心化的智能经济生态

谈及Neo的未来,埃里克·张多次强调去中心化的重要性:“我和达鸿飞的目标是让Neo成为全球最好的公链。我们将在代币机制、网络架构和开发生态三个维度推进去中心化进程,让整个项目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近年来,Neo持续优化底层技术,推出Neo 3.0版本,实现了对跨链通信、零知识证明等前沿技术的支持,并通过开发者激励计划吸引全球人才参与生态建设。

在技术迭代的同时,埃里克·张也积极推动Neo的国际化布局。他多次受邀参加全球区块链峰会,分享dBFT机制的技术原理与Neo的生态发展策略,逐步将Neo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块链品牌。截至目前,Neo生态已涵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开发者社区,累计支持数百个DApp落地,成为亚洲地区最活跃的公链之一。

结语

从信息安全专家到区块链创业者,埃里克·张的职业生涯始终贯穿着对技术创新的追求。他凭借在dBFT共识机制上的突破性贡献,以及对Neo生态的持续建设,成为全球区块链领域的重要技术领袖。随着智能经济时代的来临,他与团队共同构建的Neo平台,正以开放的技术架构和全球化视野,为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商用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标签: